央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医疗健康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一批医疗领域的“黑科技”集中亮相,为破解医疗民生痛点提供新解法。
作为北京市政府特邀参展企业,安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携其自主研发产品——安顿生命预警表亮相“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成为大会生命预警与AI中医领域的一大亮点。
这款产品背后的推动者,正是安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创始人白伟民。从2015年至今,近十年的深耕细作,让这家企业从一个小型研发团队,成长为在生命预警与AI中医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
从心梗预警出发,五年五代的技术迭代
“我们一共迭代了5代产品。”白伟民在采访中回顾道。安顿的研发之路始于2015年3月,那时还没有如今成熟的“大模型”概念,团队使用的是神经网络等基础AI技术,专注于心梗、脑梗的早期预警研究。
“心梗脑梗在发作之前,人体是有剧烈体征变化的。”白伟民指出,心前区疼痛、牙龈痛、头痛等都可能是信号,但大多数人会误以为是普通不适而忽略。团队最初基于130万临床数据,训练出2604个心梗、脑梗先兆模型,却在实测中发现假阳性率过高。
转机来自于中医。出身于中药世家的白伟民,想到用中医脉诊来辅助筛选。“我们把促脉、数脉、劳脉等脉象拿出来,去筛掉那些假阳性数据,突然发现可行。”经过9个月的验证,团队于2017年10月推出了第一代产品“安顿护心仪”,后更名为“生命预警表”。
从“小模型”到“大基座”,AI中医走向标准化
随着2019年后通用大模型的兴起,安顿也完成了从自研小模型到基于国内外大模型基座进行垂类训练的技术转型。如今,团队已采用百度、阿里、腾讯等国内主流模型作为基座,训练出更精准、更高效的生命预警算法。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安顿将中医诊断体系全面融入了AI系统。白伟民强调:“中医并非不可量化。脉象只有24种,经络只有12条,老祖宗早就把它们标准化了。”2020年,安顿的“中医脉诊辅助诊断系统”入选国家药监局与工信部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挂帅”项目,成为国内少数获批的中医AI辅助设备之一。
如今,安顿生命预警表已实现商用近百万台,用户以45岁及以上中老年为主。产品不仅能预警心梗、脑卒中、肿瘤等重大疾病,还能对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状态进行系统评估,构建个性化健康画像。
从“大病预警”到“终身健康管理”
在白伟民的规划中,安顿的使命远不止于“预警”。“我们首先做大病预警,再把用户压到慢病管理,最后推向主动健康。”他解释道,健康的身体若长期使用不当,会发展为高血压、高血糖等慢病,再进一步就可能演变为心梗、脑梗。而通过持续监测与反馈,安顿希望帮助用户逆转这一过程,尤其是对中青年群体而言,“他们的血糖、血压、血脂是可逆的”。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安顿也预告了其第五代新品——X5系列的生命预警表,将于明年第一季度上市。新品将在算法、交互与体验上实现全面升级。更令人期待的是,安顿正在参与北京市政府牵头的高精尖项目——研发“人工智能中医机器人”,预计于明年3月交付。该设备将整合望、闻、问、切四诊,通过图像、红外、声音、脉象等多维数据融合,输出标准化诊断报告,辅助社区医生进行中医诊疗。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真正实现双盲实验,回应那些对中医的质疑。”白伟民说,“安顿肩负着让中医被老百姓信任、被现代医学认可的责任。”
在白伟民看来,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推动中医标准化、科学化的重要力量。“我们是一家从一开始就定位为‘人工智能预防医学’的企业。”他说,“未来的安顿,将从各个年龄段出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产品与服务,一步步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