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助力全运会电力保障工作
创始人
2025-11-13 20:44:40
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董思 通讯员 朱婷婷

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提到重大活动电力保障,邓世聪的名字总是与“靠谱担当”和“技术先锋”紧密相连。这位43岁的正高级工程师,带领团队肩负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保供电重任。

2024年12月,深圳供电局设立十五运会保电办,邓世聪出任专职协调。本届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办,深圳承办约30%赛事,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深圳市执委会、南方电网提出“三个确保一个杜绝”“四零”目标。邓世聪这位“保电老兵”迅速将经验化为行动,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十五运会保供攻坚。

针对十五运会,深圳供电局紧紧围绕保供电全链路设备,形成场馆配套双电源建设、停电特试特检、缺陷隐患排查整治、调控一体化、二次远程运维、配电自动化开关“晨操”、配自终端在线、专变用户分界断路器安装等“八个100%”专项行动,以全局力量全方位推动电网全链路电力保障。

其中,特试特检是针对保供电全链路设备开展的深度“健康体检”。面对约1000余项特试特检任务(相当于常规1-2年工作量)的极限挑战,邓世聪不等不靠,带领团队创新构建协同作战体系,一方面与各个专业部门和基层单位多轮沟通协调、反复研究策划,组织区供电局对重点用户沟通,提前进行转供电和带电作业,尽可能地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报请南方电网支持,从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四省调入304名技术骨干支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开展缺陷隐患排查整治是另一项重要工作。针对架空输电线路、地下电缆因风筝线、市政施工等带来的外部隐患,需要推动政企联防联控,防止突发意外。目前,邓世聪和他的同事们已组织对保电全链路电网设备持续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累计发现和整治缺陷隐患2599项,组织开展4轮场馆侧设备隐患排查,累计发现和整治隐患531项。

以数字化智能化重塑保电新模式。邓世聪的另一个身份,是清华大学2022级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他参与的复杂配电网高供电可靠性技术研究获省部级一等奖,29项科技创新奖熠熠生辉。他深谙,要打赢十五运保电这场硬仗,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质的飞跃。

带队调研了多项国内重大赛事,他和团队提出把保电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智慧作战”转型,并把“智慧保电系统”作为重要抓手。

该智慧保电系统依托深圳超大城市数字电网,首次大规模实战部署我国首个自主可控电力物联网操作系统“电鸿”,在核心场馆全链路布设感知终端近2000个、打通数据170余类,实现500千伏到220伏电网透明化监测。量子加密通信保障数据安全,则通过“保电一张图”,实现“状态一网感知、指挥一令到底、任务一线管控、资源一体调配”。

十五运保供电工作还大量引入AI+机器人进行设备自动巡检。在空中,无人机集群对高压线路、变电站开展自主巡检;在地下,四足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实现电缆隧道内设备高精度精准监测与状态识别;在水下,水下智能巡检机器人开展海底桩基础巡检作业。依托“空—地—隧—水”立体化智能巡检体系,大大降低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这些“黑科技”的集成应用,成为科技赋能现代化保电的生动注脚。

(受访单位供图)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