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大家都希望从AI那里得到点确定性的支持。
今年9月底,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将是 2026年最具影响力的趋势,其影响会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每一个角落。
过去聊AI,大家最爱问“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现在,风向已经改变。11月13日,2025“百度世界大会”在北京举行,记者从这次大会上明显感受到,AI已经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仿佛隐形了。它已经不再是“新事物”,而是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图/被访者提供)
正如杜甫笔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刚过去的2025年,AI真的就这么悄悄走进了我们的日常。从村官用它处理工作,到白领靠它办公提升效率,从山区孩子的课堂,到视障人士的出行,AI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这场无声的变革,已经攒起了改变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
从“问答案”到“给方案”
去年年底,《新周刊》发表过一篇《2024,你问AI要过答案吗?》的文章。那时候,大家用AI最多就是查信息、解难题,图个方便省事。
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或许都深有体会,AI已经不只是给答案,而是能够从头到尾帮我们把一件复杂事办利索。不管是工作里的项目推进,还是生活中的琐事处理,它都能搭把手,成了离不开的“生产力伙伴”。
翻看今年有关AI的新闻报道,就会发现这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风”是如何吹进了各行各业的。与此同时,在今年百度世界发布的产品矩阵里,以及从这些产品过去一年来与用户相遇、交互的使用故事里,我们也能看到AI从个人到企业、从国内到海外的全场景解决方案能力。
在会后访谈中,李彦宏进一步表示:“我们一直是希望百度的创新、技术,能够被外界更多地使用。我一直在强调,技术的价值,一定是解决现实社会当中的问题。”他强调,“我们更关注的,还是这些技术创新到底在哪儿能用上,用上之后能产生多大价值”。
(图/被访者提供)
“百度是一个技术公司。是一个什么技术公司?是一个AI技术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AI 技术公司?是一个有强大的互联网用户基础的AI 公司”。李彦宏在访谈中如是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百度十分关注用户、关注用更好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收获更多用户的信任。
百度的AI,已确确实实无缝融入了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每一个场景里,切实解决更有意义的现实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AI确实让我们“网上冲浪”的体验变顺了不少。据百度搜索的产品经理介绍,百度搜索这一年完成了十年来的最大改版,现在搜10个问题,7个首条结果都是图片、视频甚至直播这种富媒体形式,不像以前,只是一堆文字链接了。
在职场和创业中,AI把门槛降低了,把效率提上去了。百度的“秒哒”现在已经升级到2.0版本,最厉害的是“一句话就能做应用”。在百度大会现场,产品负责人直接用大白话描述“创建一个闲置服装交易平台,要有商品展示、AI试装、下单支付、商家端和用户端”,几分钟内,后台的智能体就自动完成了产品设计、写代码,真的做出了一个功能齐全的电商平台。
(图/被访者提供)
截至现在,秒哒已经生成了40多万个应用,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落地,还出海到了海外,秒哒海外版在Product Hunt上拿了日榜第一。如今,百度52%的新增代码都是AI生成的,效率提升特别明显。
AI如何成了“超级生产力”
AI也成了基层工作者的“万能搭子”。山东三位村支书用慧播星数字人直播卖红薯,7×24小时不停播,一个月就卖了3.3万斤,增收15万元。慧播星数字人目前已落地巴西市场。在巴西,20%的数字人主播每分钟订单生成能力已经超过真人。慧播星数字人接下来还要进军东南亚、美国,对接 Shopee、Lazada 等平台。
据百度慧播星产品经理介绍,今年618和双11期间,83%的开播主播都用过数字人,开播直播间数同比增长119%,GMV提升91%。其中,罗永浩数字人单场直播GMV更是破了5500万。零跑汽车用数字人做直播,线索转化率提升了44%,订单成本降低了64%。
在出行方面,萝卜快跑的表现也很亮眼。据统计,其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已经超1700万次,每周全无人订单就有25万,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1.4亿公里。现在它不仅在全球22座城市运营,还跑到了阿布扎比,已经进入全无人商业化运营阶段。听说下个月的F1大奖赛期间,它还会给全球游客提供接驳服务。
萝卜快跑出海阿布扎比。(图/被访者提供)
今年萝卜快跑加速规模化落地,这背后是百度十多年如一日的技术攻坚和长期信念。“我们无人驾驶技术从2013 年开始做,十几年的历史,这中间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外界不仅是不看好百度的萝卜快跑,甚至是整个这方向都不认同。”在会后访谈中,李彦宏坦言,“但我们总觉得无人驾驶一旦解决了之后,对人类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它意义这么大的话,我们难道不应该去冒点险吗?即使是90% 的概率都会失败,10% 的概率会成功,那我也值得啊!万一成功了呢?就是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往下走”。
如今萝卜快跑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出行的方式,这无疑是萝卜快跑“长大成人”最为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科研场景中,AI也在帮用户打破知识壁垒。清华博士生赵琦佳用百度学术的AI搜索和辅助阅读功能,快速搞定了动态场景定位研究的文献调研;北大博士生唐星龙靠论文图谱和文献总结功能,高效推进跨学科研究。
据了解,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联合推出的GenFlow3.0,现在活跃用户已经超2000万,成了“全球最大的通用智能体”。它不仅能自动帮我们搜集、下载学习资料,分类整理好,还能定时更新,工作中能同时完成处理数据分析、写文档、做 PPT等多个任务,甚至能记住我们过往的使用习惯,生成符合我们风格的内容,真正实现人机共创。
在发布会上,一位00后百度校招生向大家分享了用GenFlow把自家猫咪的照片改成机车骑士,还和朋友一起在自由画布上创作,几分钟就做出了带配音的创意视频。
据悉,一位《天地剑心》的剧粉,使用百度文心APP新推出的 “魔法漫画” 功能,将自己喜欢的剧中场景进行了漫画版的二创,收到了大批国漫爱好者的留言,让她觉得特别有意义。据了解,这“魔法漫画”在11月1日上线后,通过一张照片、一句话生成高质量AI连载漫画的功能,一下子给用户带来了个性化内容生产的新体验。
不得不说,百度AI的这些实践,印证AI已经悄悄嵌入了基层治理、职场创业、学习出行等各个场景。它能“分钟级”搞定复杂任务,还能同时推进多个事情,实实在在解决了从紧急需求到日常痛点的各种问题,真正称得上是“超级生产力”。
从“工具属性”到“情感共鸣”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大家都希望从AI那里得到点确定性的支持。不管是孤独时想有人聊聊天,还是遇到困惑想找个靠谱的人问问,情感陪伴和心灵慰藉,慢慢成了AI应用的重要方向。人们不再拿AI当作冷冰冰的工具,“人情味”也成了很多AI产品研发时的核心考量。
一部讲述人与AI相爱的科幻电影《她Her》,在上海取景拍摄。
日常陪伴中,AI成了能驱散孤独的“暖心伙伴”。百度搜索里的数字人智能体,能实时理解我们的需求。比如,你想了解冰雪运动,就能直接对话冬奥冠军张虹的数字人智能体,还能拉着其他数字人一起交流。它甚至能看到你穿的衣服、手里拿的东西,给出贴合场景的回应。
百度大会上发布的实时互动型数字人更厉害,1秒内就能回应你,表情、声音和内容能高度统一,还能感知你的情绪变化,连麦时就像和真人聊天一样自然。会后访谈上,李彦宏再谈到数字人,他表示很看好数字人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交互形态的底层技术的发展潜力。因为数字人是自然语言交互,具备互动感、情景沉浸感。尤其在加入视觉模态感知后,数字人能够看到人拿的东西是什么,降低对用户精准输入的难度,也会增加交互中对用户提供的情绪价值,使交互更自然、门槛更低。
53岁的货拉拉司机毛辉珍,一年开车的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圈。她把百度地图当成“聊天伙伴”,长途驾驶时听着它的违章提醒、红绿灯倒计时,心里感觉特别踏实,而且百度地图还会积极回应她的事故确认询问。这些互动也帮了不少的司机。
在特殊群体关怀方面,AI也为有需要的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视障学生毛凡通过萝卜快跑的无障碍认证,平台会专门派第六代车接送他——这种车车门打开有提示音,全程能语音操作。他还参与了产品优化,提的不少建议都被采纳了。
还有一位盲人女孩,之前分享过独自体验自动驾驶的难题,比如扫码开门、找车难。萝卜快跑很快就优化了无障碍功能,邀请她和其他视障朋友测试。后来,靠着自动感应寻车、自动开启车门、实时播报周围环境等功能,她们第一次全程独立完成了自动驾驶出行。
教育普惠场景中,AI也在缩小资源差距,守护孩子们的成长梦想。抖音博主光头强老师用 GenFlow生成物理课件和动画,给新疆的孩子演示水火箭发射实验;陕西丹凤山区学校的老师,用百度网盘 AI把留守儿童的简笔画变成精美画作,给孩子们办了一场专属画展。
当技术褪去冰冷的外壳,AI已经从单纯做事的工具,变成了懂情绪、会关怀的伙伴。它不仅让生活更便捷,还精准对接特殊群体的需求,传递着社会温情,帮我们搭建起和美好生活的新连接。
内化AI能力,人机共生成了新趋势
AI之所以能这么全方位、有温度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背后靠的是百度全栈AI能力的外溢,以及全栈布局的支撑。
据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栈分为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而百度是全球为数不多能在每一层都有自研关键技术的企业,从昆仑芯芯片到飞桨框架,从文心大模型到各类应用,每一层之间能相互反馈优化,令效率大幅提升。
(图/被访者提供)
根据百度大会发布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算力方面,百度智能云发布了全新一代昆仑芯,同步发布的天池256超节点与天池512超节点将于明年正式上市,单个天池512超节点就能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
模型层面,这次大会正式发布了文心大模型5.0版本,它是统一的原生多模态模型,在多模态理解、创意写作、智能体规划等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图/被访者提供)
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的,百度2025年发布的十大科技前沿发明,比如支撑罗永浩数字人直播的“高说服力数字人技术”,提升萝卜快跑安全性的“自动驾驶横纵联合控制技术”,让视频生成更高效的“蒸汽机音视频一体化生成技术”,以及百度搜索、文库、网盘等国民级应用都完成了AI重构,GenFlow3.0、秒哒、慧播星等产品,形成了覆盖全场景的智能体矩阵,还获得了沙利文、IDC等权威机构的认可。
(图/被访者提供)
对于未来AI如何“自处”与“共处”的新趋势,在这次大会上,李彦宏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观点:“AI要内化为原生能力,才能引爆生产力革命,让‘智能红利’转化为‘社会红利’。” 这个观点不是凭空出来的,而是从AI对我们生活的改变中自然推导出来的。AI从一开始的偶尔用用,到现在的离不开,我们从被动接受它的帮助,到主动学习使用,再到现在需要把它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从用户群体来看,AI已经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的人。大家慢慢发现,AI不是要取代谁,而是要成为每个人的“能力延伸”部分。就像李彦宏说的,未来绝大多数人的工作,会变成“把你要解决的问题,转变为AI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大胆畅想:在不久的将来,职场人与AI当新同事,突破创造力边界;开发者不用再纠结写代码,而是聚焦用户需求;企业老板用AI降本增效,CEO把AI当成重要战略,让它渗透到组织的每一个环节。
AI的终极意义,或许就是打破资源壁垒,让每个人都能被赋能。百度以全栈技术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让AI从城市走进乡村,从精英走向大众。当每个人都能把AI能力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场“润物细无声”的变革,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让智能时代的红利惠及每一个人。
(图/被访者提供)
作者:段念
校对:遇见
排版:言午
封面来源:电影《她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