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蓉:从知青到AI抗癌先锋,用科技为基层医疗填平鸿沟
创始人
2025-11-24 10:15:55
0

11月1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第17届企业家(武汉)大会现场,兰丁智能创始人孙小蓉与金融界《智“会”企业家》栏目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这位年过六旬、笑容温煦的华科校友,从法医病理专业起步,跨界肿瘤研究,最终扎根AI宫颈癌筛查领域。深耕医疗健康数十年,她如何在25年间实现技术从引进到引领的跨越,将数字化筛查方案推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更走出国门服务20多个国家,用科技创新破解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的难题?

跨界初心:从微观世界到基层民生的责任转向

孙小蓉的职业轨迹始终围绕 “病理诊断” 核心,但每一次跨界都源于对现实需求的深刻洞察。从1977年到1997年的二十年间,她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学术旅程。她的本科专业是临床医学,研究生阶段则专注于法医病理学。在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经历中,孙小蓉进一步深入细胞病理学和肿瘤诊断领域。然而她渐渐意识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虽精细,却重复且视野受限,缺乏创新空间”,因此,她决定放弃传统的病理医生职业,转而寻求更广阔的天地。

在加拿大肿瘤研究所工作期间,两件事彻底坚定了她的方向。一是西方通过人工显微镜筛查,将宫颈癌死亡率降至4/100000的消灭标准,让她看到了筛查对肿瘤防控的巨大价值;二是参与“自动化显微镜诊断”课题时,她发现数字化技术能让病理诊断突破人力限制,这恰好契合中国基层医疗的迫切需求。“我当过知识青年,深知农村妇女缺乏基础医疗服务的困境”,带着让基层群众用上“低成本、高便捷、高质量”筛查技术的初心,2000年,孙小蓉带着一套初级自动化诊断设备,瞄准宫颈癌筛查这一空白领域,开始了她的创业征程。

技术迭代:25年打造从1.0到5.0的AI诊断生态

回国创业的路并非一帆风顺。西医200多年的传统体系根深蒂固,从显微镜诊断到临床应用,再到医学院教学,整个体系都建立在人工操作的基础上。孙小蓉要推广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无疑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性挑战。

最初的困难来自最基础的环节。在基层推广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农村妇女因为写字不好,经常导致标本和申请单信息对不上号,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30万人的筛查中,竟然有3.8%的标本因为信息录入问题而无法使用。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成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孙小蓉团队引入身份证扫描仪,让农村妇女不再需要手写信息,通过二维码实现了从取样到报告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这种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的创新思路,为后续的技术迭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25年的技术积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迭代升级的螺旋式发展历程。从第一代的基础自动化设备,到如今的第五代CytoBrain大模型“兰丁思邈”,每一次技术跃升都伴随着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和技术边界的不断拓展。第五代产品已经实现了4秒钟完成诊断报告的惊人效率,这意味着在医生签字之前,整个诊断过程已经由AI独立完成。

全国覆盖:从武汉试点到全球服务的生态构建

孙小蓉深知,AI真正的竞争力不在算法多复杂,而在数据质量与落地应用规模。她常温和地打比方:“专家只是系统中的一个点,高质量的大数据才是支撑整个系统运转的基础设施。”

兰丁智能的优势,正来自其构建的完整数据生态。不同于多数公司只优化诊断环节的软件,孙小蓉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更具前瞻的路:从病人取样起步,构建全流程标准化数据采集体系。这种从源头把控质量的做法,确保了AI模型训练的高质量输入。

目前,该技术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服务超过1300万人。在湖北,两年完成600多万例免费筛查,覆盖率超85%。武汉汉南区更通过持续规律筛查,实现了“筛查人群无宫颈癌死亡”的显著成效。基于这些高质量数据,兰丁AI系统在敏感性与特异性两项关键指标上均突破90%,超越了美国同类技术85%的最高水平。

数据背后,是技术革新带来的社会价值。传统人工筛查效率低、成本高、受人力所限;而AI技术让高质量筛查真正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普惠分配。

相比之下,部分地区的 AI 诊断方案因仅聚焦医生端的算法优化,忽视了基层采集环节的标准化,导致无法跨区域推广。

面向未来: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平衡艺术

兰丁在宫颈癌筛查领域的成功,为其他肿瘤筛查铺就了经验之路。公司正将技术延伸至口腔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10种肿瘤的大模型开发。二十余年积淀让他们掌握了底层逻辑,新癌种模型的开发周期将大幅缩短。

谈及未来,孙小蓉的愿景不止于宫颈癌防控。“AI 筛查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多种肿瘤诊断,只是医疗体系的转型需要过程”,她认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医疗服务将重构现有医疗生态,未来医生需具备 “数据解读能力”,否则将被时代淘汰。

在全国推广层面,她建议依托各省大数据局与卫健委,构建全国统一的筛查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标准统一,避免重复建设。“就像滴滴打车一样,让老百姓通过手机即可预约筛查,政府平台统筹管理,形成全国统一的筛查标准”,这一模式已在部分地区试点,未来有望成为国家肿瘤防控的重要支撑。

国际化拓展方面,兰丁智能已经与近20个国家开展合作,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落地实验室。但孙小蓉也清醒地认识到,海外市场的拓展不仅需要技术实力,更需要生态适配与地缘信任的构建。

面对未来,孙小蓉的展望既务实又充满雄心。她认为,如果能够达到80%的AI筛查覆盖率,中国有可能在三到五年内实现宫颈癌的基本消灭,而西方国家用了三四十年才达到这个目标。这种对技术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建立在对中国制度优势和技术实力的深度认知基础上。

作为华科校友,孙小蓉将华科企业家精神概括为 “不断创新、自尊、自强、自信”。对于年轻创业者,她寄语:“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选择,不后悔;这个时代需要独立精神,不独立、不创新,终将付出代价”。

在AI赋能医疗的浪潮中,孙小蓉——这位从知青岁月走来的科学家,以她温厚而坚韧的力量,不仅填补了宫颈癌筛查的技术空白,更搭建起连接基层与优质医疗的数字化桥梁,用科技守护亿万女性的健康,写下中国医疗创新的温暖篇章。

相关内容